霍枫:《云山游记》
云山是全国“七十一佛地”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盛誉。从没有去过云山的我,早就想一睹她秀美的风姿。
八月十二号,我们一群十九个同学一起登上了去云山的车。十几分钟后,我们到达了云山山麓。一下车,只见群峰巍峨,高耸入云。顿时,一种清新的感觉遍布全身。买好门票之后,我们便一起登上了攀登之路。
起初,是水泥小道,旁边有溪流,上有树荫遮蔽,凉风袭来,甚是爽快。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便油然而生。我们穿过金龟越岭、镜子洞、蘑菇亭、仙人桥之后,就来到了秦人古道。关于秦人古道,留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极力追求长生不老。于是便派卢生与侯生去蓬莱寻找仙药。世上哪里有什么仙药?寻觅未果,卢生侯生怕丢掉性命,想找一个避难之处。他们是方士,会观云望气,于是找到云山这个宝地隐居下来。秦人古道就是卢侯二生经过的地方。此道有七华里的样子,全是石阶。有的石板突起,有的凹陷下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雨。古道曲折幽深,有时明亮,有时昏暗。道旁没有几座亭子供游人观赏休憩。好不容易爬到高处,才看到一片阔地面。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
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就是云山堂。从远处观望,云山堂就像一条长龙盘旋在半山腰;近看,其气势非凡,在群山之中,又有绿水衬托,显得生机活泼;后面是一平地,上有一井,不深,但清澈明净,山、树、竹影映在水中。接着,我们从大门进去,只见一尊大约二米高,全身金黄的佛像立于门口。因光线不佳,大家没有太留意。继续往前,又是一处平地,中间置一大鼎,用来烧香,里面香火正旺。只见“大雄宝殿”四字熠熠生辉,佛像立于四壁,都是些威武的形象,令人心生肃穆之感。这时下来,一个朋友在一尊佛像前跪下来,接着起身。突然,一人惊讶地说:“是观音!”然后又补充一句:“是送子观音。”顿时大家哗笑。从这里出来,便进入长廊,长廊旁边有翠竹,青翠欲滴,与长廊相衬,窈然成趣。长廊并不迂回曲折,与园林中的长廊似有不同。走出长廊,到达避暑山庄,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顶峰向来是游客挑战的极限。来云山不上峰顶等于白来。尽管天色不早,但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一直要求爬上顶峰,不要留下遗憾。登顶之路,狭长而又陡峭。我们行不多时,就要停下来歇歇。爬了好一段时间,途中遇到游人,问还有多远。回答说还有一半距离。有人开始打退堂鼓了,抱怨当初不该上来。有人鼓励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登宝顶非英雄。”大家相互激励着,走走停停,终于到达了顶点。顿时,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气势呈现在眼前。极目四望,武冈城如同一个小镇,静静地坐落在山脚。大家欢呼着,跳跃着。有的尽情地拍照,摆弄各种姿势;有的引吭高歌,一吐畅快之气。往下走可就更难了。小腿鼓得紧紧的,双脚颤抖,每走一个台阶都得小心翼翼。这时,道旁的柴草就成为了我们依靠的亲密朋友,没有它还真不敢挪动脚步呢。
好不容易下了宝顶,可是天公不作美,霎时下期了淅淅沥沥的雨来。雨中的云山可别是一番风味。我们躲在寺庙廊檐前,在朦朦胧胧之中看到远处的山峰模糊在灰灰的苍穹里。近处的峰岚烟云四起,一团一团,一阵一阵,此起彼伏。我忽然记起了宋徽宗看到《道书》对云山的描绘之后感慨:“云山七十一峰,烟云变换。”真是名副其实啊。
云山是武冈人民的骄傲,在开发旅游资源上我们的文章做的还不够大气。我想,每一个热爱家乡的人都应该关注云山,宣传云山,把云山旅游文化开发的底蕴深厚。这,就是我们的心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