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卷首语:用文学擦亮心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旭日
旭日卷首语:用文学擦亮心灵
摘要: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作家?因为有读者。什么样的作家才是好作家?还得从读者说起。作者和读者的相逢是一个因缘,一个充满偶然但又必然的因缘。什么是因?一粒种子进入土壤,那么这个种子就是因,土壤就是缘。只有在因和缘同时具备的情形下,一棵庄稼才会长出……

中国古人还讲“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是本来的那一块,那一块创造生命的材料。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世界看作千姿百态的美食,那么“本善”就是造化之厨手中最初的那一团面粉。

那么为什么人是千差万别的?因为“性相近,习相远”,是习气和污染把生命变得千差万别。

因此,回归生命的过程就是反污染的过程。而文学和文字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帮助人们去清洗心灵灰尘的一个载体,这是文学在“本来面目”上的一个意义。

因为生命最本质的诉求就是回归,回归到光明,回归到本善,回归到它的心灵家园中去。

如果一篇文字没有帮助读者去抚慰他的心灵,没有帮助他回家,没有帮助他找到他本原意义上的光明,反而给这一颗明珠又增加了一层污染,这样的文字就是不洁的文字,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古人讲“舍得”,就是告诫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应该舍去什么,留下什么,欢迎什么,拒绝什么,拿起什么,放下什么。

生命的艺术说到底是“舍得”的艺术。舍什么,怎么舍?并不是我们把世界舍掉,把生命舍掉,把生活舍掉,而是把自私舍掉,把欲望舍掉。“舍得”是讲只要我们把物质诉求打扫干净,不用去求,明珠自会焕发光明,这叫做无求自得,自然所得。

什么叫自然?本来就是。我们本来就是一颗明珠,只不过被污染了而已。所以怎么去“得到”呢?把一部分放下,另一部分它就在那儿了。

古人讲人人都有智慧,有大智慧,只不过是被遮蔽了而已。而文化就是要扫除这一层遮蔽,就是要扫除掉世世代代积淀在我们心灵上的那一层灰尘。除尘。禅宗讲“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可能文化的意义就是不断把我们的心灵擦亮,保持光明。如果镜子上有灰尘我们是看不见自己的,更不要说去看世界。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看见自己,不过就是被障住了视线。帮助读者擦掉这一层灰尘,一层雾,就是文化的使命,也是文学的使命。

【相关文章】好搜一下
武冈一中:永存的校魂

武冈一中:永存的校魂

(《崛起的武冈一中》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文化古韵 孕育儒雅】在清澈秀丽的资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