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维:《碑刻》
相对于“忠孝廉洁”碑几个大字的气象,岳麓书院讲堂墙壁上,一块青色的石碑显得毫无气魄。无论字体大小,还是位置的显著程度,都不显赫、不张扬。它静静的躺在旁边,静小谦卑。千万的游客曾经路过、看过,能够向它投去轻轻一瞥的,实在太少。很少有人能够在见到它的瞬间估量和捕捉出这块普通石头的份量。
但是,正是这样一块石刻,一块显得十分卑下的石刻,令无数国际政要和社会名流竞相折腰,以得到它的拓片而庆幸和荣耀。当然,拓片送出的对象和方式非常考究和慎重。试想,中国还有哪块石头有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显贵,竟然成为一种荣光与身份的象征。它就是——岳麓书院的一块普通石刻,默默地镶嵌在书院讲堂的一角的《学规》。
细致地研究书院《学规》,会发现这个存在时间比美国历史还长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份岳麓书院的曾经的《学生守则》,讲的也都是小事,小到衣服要穿整洁,小到背后不说朋友坏话。但正是这些小节的贯彻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史无法绕过的丰碑。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也是最难做到的,尤其人们在利益冲突下。如果我们能够教育学生到这个程度,即在心理失衡的时候,依然贯彻和实施这些细节,使之成为生命里的一种习惯,那么,无疑,这种教育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生命塑造。它教会学生的不是技巧、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大气的心理和人格修复机制,有了这种心理修复机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会在外来压力下屈服。它的崛起也成为一种必然,只是时间问题。
书院的二门还有一副碑刻。上刻有“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八个大字。有一种读解很有意思,说“大麓”是一种小官的名字。相传舜帝退位,到南岳的尾巴——岳麓,做了看守山林的地方小官,相当于现在的林业局局长。但是,官虽然小,却做的很好。山上经常烈风暴雨,他却不畏惧这些,照常巡山开路,从不擅离职守,从来没有迷失在自己的卑下岗位上,时刻明晓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可见,这座庭院,数千年来,一直有做好小事的传统。前段时间和果铭在去凤凰的路上,探讨什么才是岳麓书院的传统,他说是自由主义,我悍然不语,也许他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是,我认为:目前,我们太缺少做好小事的精神,包括身在此中的自己。由此看来,在岳麓书院的传承中,向来就有“把小事做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