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一中:永存的校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一中办公室
武冈一中:永存的校魂
摘要:(《崛起的武冈一中》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文化古韵 孕育儒雅】在清澈秀丽的资江上游,有一座氤氲着千年文化古韵的小城:武冈。战国年间,楚国的诗人政治家屈原遭谗被贬,佯狂披发,溯江而上,经溆浦后横穿深林杳杳的雪峰山,在武冈境内,资水之侧,跟渔父问……

 (《崛起的武冈一中》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文化古韵  孕育儒雅】

在清澈秀丽的资江上游,有一座氤氲着千年文化古韵的小城:武冈。战国年间,楚国的诗人政治家屈原遭谗被贬,佯狂披发,溯江而上,经溆浦后横穿深林杳杳的雪峰山,在武冈境内,资水之侧,跟渔父问答,留下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警世名句。西汉年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封长沙定王之子刘定为都梁国敬侯,侯址便在今天的县郊七里桥,是以武冈又称都梁。北魏的郦道元在其不朽之作《水经注》中形容武冈“芳风藻川,兰馨远馥”。唐朝的七绝圣手王昌龄,宋朝的江西诗派宗匠陈与义,晚清的文化大师王闿运,都在这里留下的悠远的足迹和华美的诗章。文采风流,更有胜境如画。无论是宋理宗赵昀任邵州防御使时登高赏雪的宣风楼,还是明朝大建筑家、江阴侯吴良主持修建的青石城墙,无论是那些岁月久远的老街旧巷、小桥古井,还是号称道家第六十九福的楚南胜境云山,无不钟灵毓秀,散发出一派沉静悠远的古典情怀。而这种古典情怀最容易孕育出的,便是一代又一代在书山中上下而求索的教师和学子,一座又一座环境幽雅、散发着儒雅方正之风的学宫和书院。

【与世推移  卓然崛起】

早在晋惠帝时,诗人陶渊明的曾祖、一代名将陶侃就在此创办县学,并手植双杏树于学宫之前。经历了千年风霜,却扛住了雷电的惨烈击打,挺立到如今,并在其树兜顶部长出一棵郁郁葱葱的樟树。这就是“杏怀抱子”的奇观,它形象地体现了为人师者呕心沥血培育学子的精神。这种精神贯注于武冈悠久的教育史,如代代相传的火炬,始终燃烧于历史的天空。1875年,湘中五子之一、武冈名士邓辅纶,怀着“纵横天下各凌云”的志向,以“博览群书,精通学术”为宗旨,创办了“都梁希贤精舍”。其宽敞的校园,丰富的藏书,在武冈教育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1922年,武冈一中的前身——武冈县立女子小学在这座学府里诞生了。女子小学的创办,打破了封建传统对女子的禁锢,为男女平等、女子独立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武冈一中自创办至今,在时代变革和社会动荡中,走过了近一个世纪艰难的历程。她充满活力,极具生命力,显露出一股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适时而变的灵气。1929年学校改为县立女子初级职业学校,为增强学生的谋生技能,增设了织布、织袜、缝纫、刺绣等学科。1936年学校又附设简易乡村师范班,为国民小学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1937年学校改为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教员们带领学生勇敢地走出校门,去安顿、接济从沦陷区流亡到武冈的难民。1943年,学校改为男女兼收的县立初级中学,采取减少学生两担俸禄的举措,使一般贫寒子弟都能报考这所学校。学校历经数十年的筚路蓝缕,从悠久的历史传统中提炼出了今天的办学宗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的真正的人。这就是武冈一中的校魂,也是它得以脱颖而出的镇校之宝。学校种种措置,全部工作,都是围绕这个宗旨而展开。学校种种措置,全部工作,都是围绕这个宗旨而展开。建校以来,俊彦云集,名人辈出,学校为北大、清华等著名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部厅级领导、将军、教授、企业家等达二千多人。今日的武冈一中,更是背负着时代的重托,在培养着这种“真正的人”!

【相关文章】好搜一下
周永中——《忆复课》

周永中——《忆复课》

题记:回忆是一种反刍,在悠然中咀嚼过去,填饱灵魂。朦胧纯稚的童年使我依恋,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