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弟子乔志群
从此之后,我们在网上就有了较多的接触。志群总是关心着我的健康,她发自内心的几句话让我无法忘记。“从事业上讲,我们希望老师人尽其才;从感情上讲,我们又十分希望老师放下工作保养好身体。”“在一中读书时就隐约的了解了您的敬业,您对学生无私的爱。真正了解您了才知道你远不止这些,您有过苦难,您有过恨铁不成钢的牢骚,您有过对现实的愤懑┈┈。”这些留言记录,成了我时时感动的基因。志群也总是把我当作她的老师,尽管我没有授过她的课,但我早已从心底接受了这位编外弟子了。在专业上遇到了问题,她常发信息向我请教,有时打电话。我感觉到她的勤奋与谦逊是非同一般的。我像教导美红一样把自己的读书生涯读书心得告诉她,教她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制作知识卡片,这一套或许早已不适用了,因为中国提早进入了信息化时代。2007年的11月份,志群要写论文了,大方向是关于《诗经》的语言方面的。她打电话给我,请我指导,或许是我好为人师吧,我从语义学的角度给她做了大致分析,又从修辞学的角度阐发了《诗经》中的抒情篇章的修辞技巧。不知道她能不能接受我的意见。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落后了,如果还不抓紧修炼,我这个有十几年教龄的高中教师就比不上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了。因此,我想,志群与美红向我的请教是对我的一种极大的鼓舞与鞭策啊,我实在应该感谢她们。
志群是个很勤奋的孩子,在大学里不但积极的学好专业,也十分注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计算机过级考试顺利通过,普通话也顺利通过了二甲。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双休日在校外兼了个家教,把时间排得紧紧的。我劝她不要太累了,外面也不安全。她说家教是在白天,一个小学生,离学院也不是很远,不会有问题的。2007年的暑假,志群没有回家,在学院进行课程培训,同时在外兼家教。7月20号,我陪父亲去邵阳中心医院检查身体,为了早点排上队我提前与志群联系了,知道我要来邵阳她很爽快的答应了做我们的“医导”,排队挂号,找医生,去药房取药,几乎都是她帮我们操持。看完了病,我们三人在路边的小店里吃中餐,在聊天中才知道她原来与我是一个村的(龙田乡里仁村),两家的距离不到5华里。说起家乡的人和事,彼此格外的亲切,有说不完的话题。饭后她送我与父亲在城南公园等车,正是温度最高的正午一点时候,她执意要我们在树阴下歇着,自己打个小伞在滚烫的水泥路面上拦车。看她大汗淋漓的模样,我叫她来树下歇歇,她说:“不急,车多,二十分钟一趟的。”车来了,她又把一袋子落花生塞到我手里,她恳切地快言快语:“刚才一个老奶奶在叫卖,七八十岁的年纪了大热天出来卖东西,难为情的。你看洗都没洗的,刚才不好意思给您,陈老师您就带回家去吃吧,应该是本地花生。”塞到我的手里转身就跑开了,又大声说:“快上车了,天热!”上车后,父亲深有感触的说:“这个学生妹子很善良,难得呀。”我说:“我还没有直接教过她呢,是偶然认识的。实在难得,教书以来遇到的第一人啊。”
07年的10月1号,我经受了五年以来最大的打击,双腿的髋关节痛得我死去活来。在药物无法控制的情况之下医生不得不用激素来止痛。国庆长假我是在躺椅上度过的,激素使我兴奋,两颊潮红,夜不能寐。接到志群与美红的信息,她们说回家来看看我。来看我的除了她俩之外,还有美红的妹妹吴青青。青青在云台复课感觉语文没啥进展,要我帮助她分析分析,还带了月考试卷来了。志群说:“来看看老师,学习请教,没啥礼物可买,知道老师近段时间在研读宗教哲学,就——”话没说完,利索地从包里摸出本书来递给我。我高兴的接过一看,是《胡适说儒》。在这之前的9月几号志群托人给我带回了一本厚厚的《大国的崛起》。而时隔不到一个月又亲自送来一本胡博士的哲学名著,我非常激动地说:“我几年前看过一部大书《中国儒学史》,这本书可以做参考啊,真是太谢谢你了。”她非常谦虚地说:“陈老师您真是我们的榜样,不打牌,不喝酒,不应酬,在读书和学问中打发日子。我们做学生的不能不努力啊。”又要我推荐几本文论方面的著作,说是本期开设了理论课,很抽象的,希望老师多指点。我介绍了好几本书给她,其中有李元洛的《诗美学》。没想到返校后的志群竟然跑遍了邵阳最大的几家书店,寻觅无果。最后在一个私人书店查问,那老板说:“这书曾经卖过,我给出版社打电话问问,要有就通知你。”后来志群打电话问我说:“陈老师,那个书店老板说是影印本,很贵的,要50元一本。影印本是什么啊?我不懂,暂时没有答应买。”我就告诉她何为影印,何为影印本。她弄清楚之后马上马上就回来我的信息:“我以为印刷会很差,影响阅读,不会就好了。”她立即就在店老板处联系并交了定金。寒假回来,志群把一个16开的影印《诗美学》送到我家里。她说:“老师喜欢的书一定是很好的书,就买了两本,我看了真的是很好。”她一而再的为我破费弄得我实在不好意思,加之现在她还是在校学生没有自己的固定收入。我执意要给她书款,她就迅速起了身背上包就往门外走,还一个劲的说:“感谢老师指导,多向您请教啊。”我摩挲着这本既大且厚的《诗美学》,心里充满了内疚,心想:一个我从未授过其业的学生,心里总是惦记着无惠于己的门外师长,这是怎样善良的心灵,怎样纯洁的情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