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爱晚亭

岳麓山上亭台众多,爱晚亭是这众多亭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连其外观造型也像极了繁体“亭”字。穿过巍峨的岳麓山正门,再走一阵子弯弯的林荫路,就可以抵达。

爱晚亭,最初由岳麓山长罗典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始名“红叶亭”。后湖广总督毕沅游览清风峡,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境,改“红叶亭”为“爱晚亭”。于是爱晚亭之名沿用至今。而亭上遒劲飞舞的“爱晚亭”三字则由毛主席亲笔题写。檐柱上有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在古代,亭的原意为:“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其始不过作为中途休息或者中转站之用。而后才成为文人休憩赏景的地方。它简易、朴素、开放的构架风格,与大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契合着中国文化散漫、淡泊而幽雅的特征。它与中国最具特色的建筑庭院一样,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庭院的延伸,甚至更加超越日常的实用,而完全融入到自然的审美中,成为一种纯粹的大地艺术。这里,爱晚亭就可以看作是岳麓书院的延伸。亭,是散居在山林中的一个文化之点。古人深入到山林中,苦苦经营着这些文化的点,使正统的庙堂文化播散到更远的地方。但这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古代的爱晚亭,不像今天游人如织的爱晚亭,仿佛是市民们的广场。中国的亭,绝不是,西方或者现代的广场。跑到山林里修筑亭台,赏景怡心,吟诗作赋,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这与普通老百姓是不相干的。现在的人游爱晚亭,大抵只是与她拍照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