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痴:《老树》
时代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老树也焕发出了自己不老的青春,似乎枝叶越来越繁茂了。这时兴起了文物保护热,谁家里有古董,都是不拿出来示人的,悄悄地带到古董市场去问问价格,然后一家子想办法如何采取保护措施。当然,老树因为历史悠久,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
一天中午,村民照例忙完农活在树下休息聊天,只见远远地来了两个人,五十岁模样,斯斯文文的,穿的确良上衣,戴着草帽,厚厚的眼镜,抄外地口音。其中一个问树下的麻六大爷:“大爷,您知道这树有多大年岁吗?”麻六懒懒地回答:“说不清呀,似乎几百年没有长过了。我从小时候就看这树,到如今还是这么大。我爷爷也告诉我这树在他的一生里似乎也没有长过。谁说得清啊。”麻六是村里最年长的人,他的话别人不信都不行。树下一群人一下子就围拢来,来了兴趣就打听两位客人的来历。客人说是省农科院的,专门研究稀有树种。大家就觉得老树实在太不简单了。于是照以往一样,把老树是如何经历过几生几劫的传说讲得津津有味,其间也不乏添油加醋的发挥。一位客人边听边拿钢笔记录着,时不时要说话人慢一点慢一点。说话的自然就慎重起来,推辞说还是麻六大爷来说吧,他记得更清楚。于是麻六就略有所思地打开了话匣子……另一位客人从包里摸出了一个皮尺,叫两个汉子围着老树量尺寸。客人说:“天啦,二十米围,第一次第一次啊!”
两位省城的客人回去后过不了一个月,村长来到老树下手持无线广播筒,重重地拍着老树的根喊话:“村民们,老树是我们的宝贝。上次两名科学家来到我们这里考察,研究结果出来了,老树至少在唐朝就有了。”“那有什么奇怪呀,要不怎么叫老树啊?”年轻的说。“唐朝是个什么东西啊,呵呵——”没有文化的妇女马上插嘴。“唐朝就是一千三四百年前的那个时候。”大家心里别提多兴奋了。村长又告诉大家,老树叫油刺,是槐树一类的,最不长了,长了一千三四百年才长成这样。
不到半年,村长又来汇报说,我们村要改名字了,不再叫石头村,叫老树村了。乡政府也要改名字了,叫老树乡。还说在下月月底举行改名仪式。果真又过了一个月,乡政府的车辆开到了老树下,到处挂着条幅,高音喇叭里播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村长穿着新礼服,破天荒地系着领带。乡长手里拿着县政府的红头文件,庄严地宣布:“从今天起,石头村与黄土村两个行政村就合并为一个村啦,叫做老树村。同志们鼓掌。”于是掌声雷动,欢呼一片,老人们大喊“党的政策好,共产党好。我们这个石头窝窝就要出名了。”
几年之后,报纸上传来了一则消息,说日本的卫星拍到一张照片,照片上出现一棵大树,根据经纬交叉定位,那棵大树在原石头村。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老树。老树村从此名声鹊起,老树它不但是老树村的标志,也是当地所在县市的标志了。
新任命的县委书记来考察老树了,村民们自然在老树底下集合,听书记讲话。书记说,政府要发展经济,开发旅游资源,以旅游带动第三产业,老树就是一个无价之宝,县委县政府要做大做好老树的文章,以老树为旅游龙头来带动全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要广泛宣传老树,要改善村里条件,要做好三通工作,保障道路水电畅通。村民们又一阵欢呼。书记一走,文物与文化部门的一批接一批来了,在方圆十公里的地方展开了调查。为此,乡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接待站,在村里设立了老树管理专门委员会,正科级单位,隶属县旅游局,由乡党委书记担任主任,村长担任助理,下设护树机构,宣传机构,外事联谊机构等,分工具体细致。于是,征集有关老树的文史资料与民间传说就广泛展开了。由于规划有序,大家配合得当,几十万字的旅游宣传资料不到半年就整理出来了。在县人大政协会议上专门讨论老树村旅游开发的事情,因为资料实在太厚,代表委员们看完都要好几天时间,所以两会的时间就增延了一个礼拜。负责文教的县委副书记对这本宣传资料有一点不满意。他说:“老树村有两姓村民。一为杜姓,一为欧姓。老树一千三四百年历史了,在唐朝,我看他不是诗圣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栽的才怪?杜审言到过南方,我查过史书,千真万确。”于是由人大领导牵头,协同县文化局组成一个专门的考证班子,下拨经费五十万。三个月之后终于得出结论,此树系一千四百零二年前的杜审言所载。县委书记很满意,兴奋地说上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建议更改县名为老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