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雅平:我心中那条永恒的飘带
关于作者
(莫雅平,湖南省绥宁县人,三岁时曾随母下放,故谑称“下放无知儿童”。中学时代就读于绥宁县第二中学,1983年从该校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目前在出版社任文学编辑。居漓江之畔,乐山乐水,故又谑称“河边草民”。业余从事写作和翻译,代表诗作有《被盗的老皮鞋》、《面包情歌》、《甘蔗与傻瓜之歌》等,主要译作有《魔鬼辞典》、《匹克威克外传》、《李柯克幽默作品选》、等,另有众多随笔、文论散见于图书和刊物。)
我心中那条永恒的飘带
——从诗歌到法律之路
儿时我有很多的时间是花在路上的。在十一岁之前,我曾随外公在外地生活两年,住处离家有十八里地。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生活是艰难的,每隔一个星期,我就要在周末走路回家,去拿点粮食和蔬菜。由于人小路远,总是觉得路好像永远走不到完。每次走累了,我总爱幻想能把将来有可能坐的车提前坐了。
为了减少走路的单调,有时我会滚一个铁环。为了少点劳累,我还经常爬拖拉机甚至汽车。我一般是埋伏在长坡的中途,等待拖拉机或汽车像累坏的牛似的爬行而来,然后伺机偷袭。每次得手,我都觉得自己像个战斗英雄。现在的孩子走的路少了,历险的机会似乎也少了很多。
在儿时回家的漫漫长路上,最让我难忘的是从大路分出的一条我从没走过的路。那条路在西边,它蜿蜒绕过山梁,在夕阳下尤其美丽。我从没有走过那条路,至今不知道它到底通向哪里,但它始终在我的记忆中,像一根永恒的飘带。现在回想起来,在儿时回家的路上,我最大的收获是想象。
到了中学时代,我在离家三十里的绥宁二中上学,回家次数少了,脚走的路也少了,心走的路却更远了。比如,由于喜欢诗歌,我初中时就开始模仿古诗,幻想自己某一天能成为一个诗人。另外,有感于严复翻译《天演论》对中国人的深远影响,我还幻想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翻译家。高中一年级时,很多同学已经有了高考意识,而我却在花时间学不搭界的世界语,只因为对世界大同有一种幼稚的诗意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