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青林:《蓼园三叹》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陶青林
陶青林:《蓼园三叹》
摘要:我在母校蓼园即绥宁二中上了七年学。1983年进初中,之前有学长孙根石、童建民、莫雅平等考上清华、北大,后来又有孙稳石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得一等奖被保送进了名牌大学。那时二中的名气大得很,父母和老师也对我寄予了厚望。只可叹,我不争气,七年后名落孙山,走上社会后,…

内容提示:我在母校蓼园即绥宁二中上了七年学。1983年进初中,之前有学长孙根石、童建民、莫雅平等考上清华、北大,后来又有孙稳石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得一等奖被保送进了名牌大学。那时二中的名气大得很,父母和老师也对我寄予了厚望。只可叹,我不争气,七年后名落孙山,走上社会后,才混了个不入流的文凭,辜负了父母还有老师的期望。现在回首看来时的路,只见两行弯曲的脚印,发现人生已错过许多,很想时光倒流,让自己的人生重新来过,可惜,却没有机会了。所幸的是,我靠蓼园求学七年的这点薄底子,再加自己的努力,还没有让人生错得一踏糊涂。蓼园,我的母校,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常让我满怀感叹的一片心灵净土。

叹文学

我不是文学的忠实追求者。

颜家振老师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也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那时,我的作文经常在课堂上当范文被颜老师朗读,我心里美滋滋的,作家梦便在我的心里种下了。我与最要好的同学周强(现在日本)还偷偷地写小说,写在作业本上,我自习时间大部分泡在图书室,看《收获》、《青年作家》等文学期刊上的小说;也看《红楼梦》、《围城》等,但那时看不太懂,看不下去。我根据我们的校园生活写了个小说,利用上课或自习时间偷偷地写,差不多一万来字,写满一本A4作业本,这是我的小说处女作。周强看过金庸、梁羽生的很多小说,他觉得他也能写出那种故事来,于是也偷偷地写,我们俩比谁写得多,写得长。他写着写着居然忘了前面的情节。我们的小说写到不知如何写下去时就放弃了,都没有写完。

进入高中(高60班)时,邓集湘老师任语文老师。邓老师发表了许多的诗和散文,我经常写了文章,亲自去邓老师家里向他请教,我的作家梦更加强烈。在我的组织下,我与几位文学爱好者如付召平、陈亚帅、唐卫华、龙少华等成立了“嫩荷”文学社,编辑出版了油印刊物《嫩荷》。那时,其他班也有文学社,也有油印刊物,但数我们班的办得最好,影响最大。我还写了篇《悟空遇难》的小说,在《嫩荷》上连载,构思比较巧妙,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看完新出的《嫩荷》后,许多同学追着问我后面的故事是怎样发展的。读完高二第一学期,我无心上学,休了一个学期的学,去了下一届的高61班重读高二,陶继锻老师当班主任并任语文老师。后来学校成立“蓼园”文学社,邓集湘老师推荐我当社长。编辑出版了《蓼园》,卖五毛钱一本,有许多同学购买。还去隆回二中参观取经,学习他们是怎样办文学社的。记得重读高二的那年,县里召开文代会,二中共有三人受到邀请,邓集湘老师,我,以及同学林道静,这次会,让我认识了绥宁籍的文学前辈隆振彪、陶永灿、陶永喜、杨四清、张千山等。

当时,我一门心思走文学这条路,但我不具备那种天分,出不了大成绩成不了名。如果考不上大学,跳不出农门,我只能卷起铺盖回去当一个平庸的农民。一直关心我的颜家振老师曾在校园的一条路上堵住我,跟我谈了考不上大学的严重后果。可我却以学长陶永喜为榜样,他落榜后,凭文学这块敲门砖也照样敲开了他的仕途之门。相信我也能走出一条路来。

1990年我高考落榜了。这是预料中的事,我不怎么伤心,伤心的是我的父母。毕业时,我跟相好的同学们说,文学也许成全了我,也许害了我。颜家振老师还亲自跑到我家,要我回校复读。后来,我去了广东,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为了生活,我的文学兴趣没有以前那么炽热,与文学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看着一个个昔日的文友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心里有时也有痒痒的感觉。现在想来,如果我能考上大学,也许我的文学路会走得更顺一些,会走得更宽广一些。

【相关文章】好搜一下
神坡居士:《蓼源情怀》

神坡居士:《蓼源情怀》

神坡居士:蓼源情怀马鞍山下桃李园,绿树葱茏蓼水边。幢幢高楼平地起,母校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