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之树常青——世纪老诗人彭燕郊访谈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潘亭-李雪-严妍-向艳
摘要:2007年4月3日一个普通的下午,《印象》的记者们怀着不一般的心情,来到一位不一般的人——那就是跨世纪的诗人、国立湖南大学时期副教授彭燕郊老师的家里,一起倾听了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重温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了这位老诗人的不老诗心。…

二、风云变幻的诗坛

记:作为一位跨越不同文学时期的世纪诗人,您能给我们简要讲一下抗战时期、解放初期、文革时期、八十年代以及现在的文坛创作氛围大致不同的地方?

彭:战争时期,诗歌发展繁荣,全国各地都创办有诗刊。当时报纸的版式大小,同现在的《潇湘晨报》差不多,一期报纸往往都要刊登千多行诗,为抗日反蒋呐喊,关注现实,抗击苦难。但是现在的报纸几乎不登诗了!到解放后,新中国还没成立,就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文化代表大会,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作家和文艺工作者都参与了那次会议。文代会主要是对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进行思想改造。(记者笑问,彭爷爷您是属于哪个区的?彭爷爷爽朗地笑了)我当时既被归入国统区,又被归入解放区,他们那边的诗刊收录了我的诗,这边诗刊也登我的诗,所以我也不晓得我是属于哪个区的。不过我主要还是属于那种被思想改造的对象。(众人大笑)文革前十七年的诗歌主要是模仿前苏联的,当时要属闻捷写得最好。到文化大革命时,诗歌等于是中断了,整个文坛一片死气沉沉。直到八十年代以后,诗歌才基本恢复到五四时的状态,回归人文关怀。人的尊严、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生存的终极意义重新受到了重视。当时的朦胧诗、伤痕文学相当流行。而现在呢,其实全国民间也有几百种诗刊,我每年就收到几十种,包括你们的《印象》,但是公众的关注度已远没有那么大了,趋向边缘化了,诗歌的味儿也变了。

记:海子、顾城等很多诗人相继选择死亡,很多人说他们是因为灵感顿失,所以有人说诗人离不开灵感,也有人说诗歌离不开经历。那您认为,对诗歌和诗人来说,灵感和生活阅历,哪个更重要?

彭:灵感嘛,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感动。很多人都觉得灵感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其实它就来自于生活阅历。至于顾城他们,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自杀,主要还是因为不够成熟。我敢说,如果他们自杀未遂的话,是绝对不会再自杀了。(众人笑)我还记得有一次,很多诗人聚集在北岛家,当时我听说顾城和他太太也来了,可我就是没看见顾城。我就问他太太顾城在哪里。他太太指着一个蜷缩在角落里的身影说,那不就是顾城么。我就觉得很奇怪,就过去问顾城:“你怎么躲在这儿啊?”他指着电视说:“那个电视上的画面好可怕啊。”(众人大笑)在我的印象中,顾城就是这么一个喜欢整天戴着帽子的孩子气的人,就像舒婷说的,他不是小孩子,而是装作小孩子。

记:中国现代诗歌中,越来越多人喜欢将英文穿插其中,徐志摩这样写过,您也写过,这究竟是东西方诗歌的结合还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背弃呢?

彭:英语写入汉语现象很多,偶然用无所谓,但用多了就不好了。诗歌终归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应当发扬汉语的美,传承汉语的精华。一位伟大的诗人对本国语言有很大的贡献,莎士比亚如此,鲁迅如此,而普希金更是被称为俄语的奠基人,对俄国诗坛起了决定性作用。

记:听说您是我们这期《印象》采访的另一位诗人江堤的老师,那您能回忆一下这位诗人过去的一些情况吗?也请您对这位诗人做一个简短的评价吧!

彭:我没有教过江堤,他应该是我的学生的学生。江堤在湖南写诗的年轻人中算是很重要的一个。他不但有创作天赋还有组织才能,有自己的诗歌特色,给人感觉非常好。有的诗人我就想劝他,你别写诗算了(众笑)。但江堤有天赋,我也曾为他的诗集写过序。我听说他的朋友正准备把江堤的作品整理成《江堤文集》。他的文化散文写得非常好,有诗人的灵性,比余秋雨的散文毫不逊色,尤其是他的《山间庭院》,是可以流传后世的。

三、《印象》之印象

记:彭老师,您也读过我们的刊物《印象》,那最后请您谈谈您对《印象》的印象,给《印象》提些建议吧!

彭:《印象》的诗歌栏目排得很漂亮,是一本很精致的刊物,不死板,有活力。现在有些刊物就让人觉得老气横秋(大伙儿笑)。一本好的刊物每期必须要有重头戏,有一两篇非常棒的文章,诗要有特别突出的诗,在版面上要配合评论文章,突出重点。同时,编者要与读者有联系,要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当时《七月》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希望你们《印象》能做好做强,做成有影响力的刊物,在青年中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我们结束了这次问答。然后彭老师又孩子般地和我们每个成员单独留影,再集体合影,临走时亲自送我们到门口,微笑着,向我们挥手作别……

彭燕郊简介:原名陈德矩,1920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黄石镇。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1940年6月从部队转移到大后方,在桂林、重庆等地从事文学活动。1946年6月在桂林遭蒋政权逮捕,关押将近1年后遇“特赦”获释,1949年5月潜赴香港转北平参加第一次文代会,文代会后进《光明日报》编“文学”等副刊,1950年6月起在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任教,1955年因胡风案受牵连,在街道工厂参加劳动。1979年3月起在湘潭大学任教,1979年10月平反。已出版诗集《彭燕郊诗选》、散文集《高原行脚》、评论集《和亮亮谈诗》、《当代湖南作家作品选 彭燕郊》等10种。

【相关文章】好搜一下
《印象》主编枕戈:书写湖湘人文传奇

《印象》主编枕戈:书写湖湘人文传奇

枕戈何许人也?2000年从“茶乡之尾”茶陵考入湖南大学电气院;2002年跨专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