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古风:“风雅之嗣音,诗人之冠冕”

学段:大学  学科:文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枕戈
李白的古风:“风雅之嗣音,诗人之冠冕”
摘要:《古风》并不是李白最早的诗篇,但由这五十九首诗组成的组诗放在了李白诗歌全集的最前面,而以“大雅久不作”为起首语的具有文学史叙事性质的开宗明义的诗放在了这组诗的第一首,表达着李白为复兴中国诗歌而大声呐喊的愿望,似乎李白从一开始,就是为盛唐气象绽放、中国诗歌最鼎盛…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盖冠缨。

《古风》之十九

诗歌的审美要求形象的易变,李白可以以孔子自比,以秦始皇为化身,也可以变为一个求仙的人。

  但是,李白算不上宗教诗人,他所深切关注的,既不是道家的宇宙法则,也不是道教炼丹术的原始科学。他所谓的“求仙”,不过是驰骋幻想的对象和释放想象力的工具。的确,重要的不是是否真有神仙或能否求仙成功,也不是诗人求仙之心的真诚与否,而是在所谓的求仙过程中激发的想象,及在审美过程身体虚幻化达到的“仙人状态”。这是一种更加超出礼仪规定的审美的姿态!

而此诗更典型的地方在,除了表现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求仙姿态外,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尘世混乱的现实关切。这是它与其它求仙诗的区别所在。因为,求仙的本来含义是要抛弃尘世而“成仙”。但李白不可能真的弃人世而去,作为盛唐历史精神的体现者又怎会弃他的盛唐而去。诗人在遨游天空的居高临下中,又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怀,这是一种李白式的求仙诗。既有着道家的超越精神,又有着儒家的忧患精神。在这种矛盾的夹缝中,成就了李白。

这或许更像屈原在神话天空中的驰车漫游和对故乡无比的眷顾留恋——“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确实,对李白来说,求仙一方面意味着对更阔大的诗歌空间的打开,从上天入地中获得一种敞开的审美领域;另一方面,我们更须看到,李白穿越了各种价值形态的藩篱而自由遨游,最终又在审美中达到艺术风格的统一。这正是李白与以往各种思想家的不同之处,甚至是他最为独到的地方:“吾不凝滞于物,而与世推移,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唯因不凝滞于物,方能在各种价值面前作出适合其本能发展的抉择和尝试。这与道德家不同,因为道德家必须在某种价值立场上作出决断。

确实,唐朝人创造诗歌,乃是出于对各种价值抱有一种生活理想上的需要与关切,不是重新创造思想和价值的元素,而是立即致力于充实、提高、扬弃、净化那些思想中的一切有益价值元素,并想立即经历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所以才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纯粹的审美典型!李白不过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相关文章】好搜一下
千年岳麓书院:其院虽旧,其命维新

千年岳麓书院:其院虽旧,其命维新

你从远处放眼岳麓山,看不到岳麓书院,只看到一片苍茫翠绿。你走近岳麓书院,看不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