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孔子在庄子书写中的变象(二)时间性的变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夏可君
摘要:变异:孔子在庄子书写中的变象之二:时间性的变象如果按照儒学一贯的谱系,从孔子的变易-中庸的简易-到荀子的不易的形成,一直以礼法的实现保证的,那么,在庄子这里,不再是法则的重建的问题,而是如何面对孔子生命的疑难,打开新的时间性,重新变异,变异……

变异:孔子在庄子书写中的变象之二:
时间性的变象

如果按照儒学一贯的谱系,从孔子的变易-中庸的简易-到荀子的不易的形成,一直以礼法的实现保证的,那么,在庄子这里,不再是法则的重建的问题,而是如何面对孔子生命的疑难,打开新的时间性,重新变异,变异法则!

庄子从三个方面展开这个变异生成的时间性:

1、生命自身的还原:以“去迹-梦想-化解”变异的方式去除已有法则的陈迹。一方面,这是损之又损的思想,是生命在不断自身消除和还原中成为剩余的生命;另一方面,则是在还原中让生命进入优游敞开的场域,向着可能的时间性敞开。同时,在优游的牵引下,保持游变的可能性。

2、生成变异为动物:从孔子的形象出发,联系孔子生命的三个危难,以生成动物的时间性样式超越现成的法则。这表现在“虎-狗-狙”的三个形象上,这三个形象超越了人-动物-神鬼之间的区分,是回到赤裸的生命中的重新变异,发现新的生命空间和形象的可能性,超越命限的限制,使游动可能。

3、这二者都是在游变的似像的感发下的变异。中国文化已经为我们实现了这样的优游的时间性,这是中国文化至为神秘优美的一面:“梦游-漫游-游离”的变异方式,庄子的书写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从这个意义上,不再是变易的无法之法,而是一直保持游动的可能性,而游动不可能有法则!

如同西方自柏拉图以来,还是一直以“一”和“存在”的法则以价值内在化等级的方式接纳“多”与“非存在”来建立秩序,虽然另一方面也承受着幻像不可消除的根本困难;中国文化,也是一直以变易来整合变乱、混沌和变异,试图以无法之法来保持变易的可能性,但是依然被法则所同化了。因此,我们现在不再是回到法则或重建法则的时代,而是:只是把已有的传统的法则当作过去历史的一个限界,只是众多可能性之一(如同庄子的重言:而且只是过去,还不是现在和未来;“现在”可以重构和虚构过去——如同庄子的寓言,可以幻想未来——如同庄子的卮言),法则只是众多的边界化方式之一,或者说,新思想所打开的世界,是以创造、嫁接、变易、生变等等作为生命游戏和共通的方式,不再以法则的建立为目的。那么,庄子的思想就是打开了上面的两重时间,全然不同于由传统的三易所建构的时间模式:“变易”的天命感通的模式(《论语》)-“简易”的历史承继模式(《中庸》)-“不易”的生活世界模式(《月令》),而是生变与变异的时间性模式。

据说,哲学已经终结了,在这终结之余,还剩余什么呢?这是残剩和剩余的思想,当上帝死亡,或者当最后的神退隐,哲学在荷尔德林开始,在“我们来得太晚”的哀歌中已经开始了对哲学之余烬的哀悼。

哀悼,这是剩余的思想开始的情调。在我们汉语的思想中,则是哀伤和忧患。

【相关文章】好搜一下
郭建勋:“静一学术论丛”总序

郭建勋:“静一学术论丛”总序

湖南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麓山之畔、奔腾浩荡的湘水之滨,秉承岳麓书院的办学传统,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