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魅力在亲和
有段时间是我疯狂看小说的日子。看小说到了痴迷的程度,用“废寝忘食”来形容毫不为过 。高一时看俄国小说是最多的,先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名著《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从武师借来的。前两本是很平静地看完了,《安娜.卡列尼娜》似乎更让我震撼,老托尔斯泰的深刻的笔力深深吸引了我。数理课,自习课,以及早上的晨读课我都是捧着它在读的。那时学校没有早晚自习辅导的,学校的管理比现在松弛得多。而彭老师不管是刮风下雨,泥稀路滑都会在起床铃响后的第一时间里赶到学校。他的到来使我防不胜防,我还没有从安娜的忧伤里走出来,彭老师已经在我跟前站了好几分钟了。他把我叫到办公房里,不紧不慢,语气平和地说:“这是世界文豪的代表作,世界名著,提倡读,但不宜在课堂上读。听同学说你上课总是在看小说。影响了学习不好。”我心里悬着,担心被没收了。可是彭老师把它还给了我,语重心长地鼓励我:“你有兴趣搞写作,是需要看些名著,但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写作还不能够使你独立谋生。中国不领工资的作家就只有巴金,后来有个张炜。先还是要考虑现实,读书考学校,有了立身之本再搞点个人特长。”彭老师没有批评没有大声地教训,而是像春雨般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他的这番话与我父亲对我的教导如出一辙。回想起来我满怀感激,非常亲切。
因为写作因为小说,彭老师带我与诗人刘先焱参加了刘志坚老师在武师的文学讲座课。那天彭老师带我们早早地去占了位置。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专业作家举办的文学专题讲座,很兴奋,很幸福。讲座的内容是关于散文创作的。那个小个子作家很幽默,他的写作技巧方法指导对我有过较大的影响。回来后我把整理好的笔记给彭老师看,他说:“嗯,做得好做得好。”又说:“刘志坚老师讲的成为作家的几个条件,我帮你分析了一下,你都具备。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是做作家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听着心里好高兴,相信彭老师讲的绝对真实,因为他曾是教心理学的,懂得学生的心理需要。就想起了课堂上他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课文,也运用一些试验方法来检测同学们的想象力。记得那是在作文课上,他说写作需要想象,语言丰富其实就是想象力丰富的表现。他走到房子里,拿出一张纸板,把上面随意倒些墨水,通过几次折叠,打开来让同学们观察,说像什么啊。我看着纸板发呆,静静地观察着。几个同学说什么都像什么都不像。我站起来说:“像山水画,水墨画,像大雨倾泻在地上的情景,像黑暗中开放的花朵......”彭老师立即高兴起来,显得很兴奋的样子,说:“不要小看这么简单的一个小实验,其实很容易就检测出大家的想象力,谁联想得越丰富就越证明他想象力丰富。你看陈云龙同学!”
彭老师提倡作文教学改革,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他用实践证明了,人在比较兴奋比较激动的心理机制下是可以快而好地创作出佳作来的。那时在中学流行快速作文教学法,彭老师在新邵一中听课取经。新邵一中的杨初春老师是快速作文教改专家,“南杨北田”指的就是南方的杨初春与北方的田家铧,名气大得很。彭老师在新邵学习回来,找过我与刘先焱,组建了学习兴趣小组。当时诗人在文学上的爱好很强烈,有哲理诗在报上发表过,创作欲望很强。彭老师为了提高他的积极性让他做了文学小组组长,事后找到我说:“陈云龙,其实你很适合做文学小组长的。但在书法上没有可以取代你的人,你就做书法小组组长吧。这也是人尽其才。”我欣然应允了。那个时候我们班的写作热情很高,诗人与我是“两驾马车”,课外写作的频率很高,常有“文人相轻”的隔阂,而且各人身边似乎都有几个相好的同学在助阵。彭老师要我们习作快速作文之前花了好几节课讲了审题立意和选材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审题技巧,其中的“要素添加法”是打开作文思路的最佳法宝。他生动具体地举例子,他说:“比如用《手》做题目来作文,你就可以添加很多要素。诸如添加定语‘勤劳'‘残忍'等词语;也可以把手做定语添加中心语‘的力量'等。”我们训练的快速作文的题目是临时保密的,在上课铃响后,彭老师马上在黑板上写道《快速作文开始的时候》就宣布计时开始。顿时大家就紧张起来,速度最快的是诗人,时间少于二十分钟就完成看八百多字,我的速度第二,二十五分钟完成一千字。不到四十分钟绝大部分同学都举手示意完成了,彭老师用笔一一地记录在案。之后开始讲评,诗人的作文尽管所用时间最少,立意较好,但文采稍逊,书写不很规范;我的作文所用时间比他多,但篇幅长,文采稍好,字迹清楚较规范。彭老师说第一篇快速作文训练,你们两人各有千秋,如果通过一年的训练大家达到这个速度与水平,那就是最大的收获了。后来每一次作文,彭老师及时批阅之后就选出佳作让本人自己誊抄出来在班上传观。我们的书写稿纸都是彭老师用蜡纸刻写油印出来的。每次作文几乎少不了我的作品,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我们的习作。后来,这些作品都成了彭老师的宝贝,被他一一装订成册保存了十来年之久。我来到一中教书的时候,他告诉我说收集的那些作文被二中的王云飞老师借去了。王老师前来拜访他,谈起以前的教学,说到了作文教学,说到了想给学生出个纪念册而没有实现。王老师很受启发,就借了去。可是有借无还,很遗憾的。现在我的学生的习作我也很注意收集与修改,很想在每一届毕业时印个纪念册出来,但碍于种种原因不可实现。彭老师是个多么细心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