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渔:“五四”神话的终结
B、转移视线:终极关怀成为不可忽视的神话
中国很少产生唐吉柯德式的人物,五四时期的热血沸腾的青年,任何一种冲动都渴望激情,尽管他们那一代人身上供我们批判的很多,但是肯定的更多。他们为了某种理想与主义的视死如归,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气概和执着,后来的徒子徒孙们只能望其项背,而无法超越,过多的理性思维抑制了激情的爆发,最后连心灵都因冷却时间过长而无法启动。政府采用不同的形式迫使他们妥协,从此相安无事,知识分子的成长比田园风光还美丽,即使看到污秽,他们还是三缄其口,与政府对抗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对理想的追求从迷茫到放弃,及时行乐,从80年代开始,电视、广播、文学中流传最多的就是,“过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精神领域的颓废引起执政党的重视,“两个文明”一起抓,抓什么?正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文明才要抓,抓黄色文明,而放弃蓝色文明,这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形态,可我们始终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曾经出现全盘西化与民粹派,但是后来都放弃了。
认为争论成为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还不如眼前的利益重要,如是许多知识分子调转头,下海、经商、物质论、享乐主义向精神领域渗透,把他们打得措手不及。
政治裤带的大小与宽松程度左右着他们的精神弹性,长期缺乏精神运动,又使得他们的精神动脉硬化,干脆绝口不提,每天为衣、食、住、行忙碌着,以庸俗来掩饰自己在理想与精神启蒙上的缺位与逃避。
我们不再提理想主义,除了官方的宣传机构需要之外,我们已经没有理想与主义。
我们期待觉醒,以及觉醒之后的迷茫,物质与欲望似乎能够填充一切,包括我们的信仰空间,你以为我们真的是有志青年啊!我们不是五四青年,这就是我们的宣言。
我们是物质青年。
C、信仰成为神话的牺牲品。
“文革”让人们厌恶政治,偏偏政治要给我们强加某种信仰,比如共产主义,当然他们本身没有什么错误,错误在于他不是我们出自内心的选择,而是在高压下违心地提前选择。在这里我并未丝毫贬低共产主义这种信仰,信仰本是个人行为,成为被迫的集体选择,源于政治高压与强迫,它就须预示着后来的精神危机的必然爆发。
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民众主体选择行为自由化、个人化的结果,奇怪的是它并未带来思想和文化上的繁荣,原因在于我们的价值观都是物化的结果,而不是服从自己的内心真实选择,如果坚持某种价值观的代价是:流放、妻离子散、被社会抛弃,打入另册,像古代封建社会。“永世不得录用”的圣旨一出,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就像建上沙滩上的雕像,不堪一击,纷纷溃退,你还能指望他们来指导或引导民众的精神走向或价值取向吗?
显然不能,中国知识分子过于成熟与世故,是我们时代的悲哀,我们在超越的路上都不能放弃批判、怀疑、信仰、追求,还有对科学的献身,为民众的赴死精神,如果五四要继承或发扬光大的话,就是上面这一些。
五四是封建神话的终结,也是中国人心灵启蒙的开端,夜正长,路也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