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新湖湘——写在张春贤书记离湘之际
重商引智新思维
2007年金秋季节,湖南商业史上祭出了一个标志性事件——首届湘商大会召开。从而开启了湖南商业史上的新纪元。海内外政商代表近3000人出席。招待晚宴当晚8点半,张春贤直到送走最后一位香港客商,才离开会场。
作为2007年省政府主办的重大经贸活动之一,湘商大会俨然成为打造湘商品牌、促进招商引资、推进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此后,张春贤更是连续三年参加湘商大会,并高度评价:湘商们发扬坚韧、执着、不怕困难、敢为人先、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科学发展内涵,在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张春贤还提出 “要加快扶持湖南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步伐”,表示,将继续重视发挥湖南异地商会的作用,进一步支持商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出台有关重大决策前,将吸纳湘商参与决策咨询。省、市、县各级人大、政协要更加注重发挥湘商的参政议政作用。进一步研究支持商会发展的具体举措,搭建更多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对接平台,支持湘商“走出去”和“走回来”。
据不完全统计,三届湘商大会以来,湖南共签署600个湘商合作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7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在700亿元以上。而湘商在全国各地的投资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遍布全国的湖南异地商会由第一届湘商大会时的40几家,发展到第三届湘商大会的90余家,其会员企业3万余家,调度和归集资金2.6万亿人民币以上,商会会员中,县(区)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0多人。
在开启湖湘新的商业思维的同时,张春贤这位平民出身的“封疆大吏”,即从2006年开始悄无声息地推动了一场从上至下的“引智革命”,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摈弃固步自封的思维,在全国率先打破论资排辈的“出官”陋习,重塑湖南政坛新风。
2006年7月,湖南5名乡镇党委书记分别调任省厅(局)任正副处长。而就在半个多月前,湖南5名县(市、区)委书记分别被提拔到省直机关任副厅(局)长。此间,一场轰动三湘的“网络问政”早已风靡一时,2006年11月,湖南省委将具代表性的119条建议与相关批示结集出版《献策湖南》一书,展示了决策者开放的胸怀,深为广大网民赞许。有境外网媒评论称“张春贤的网络民生观是一种新执政为民观。”
此后,湖南与“人”有关的新闻事件接连不断:
2007年。
3月27日,北京“9博士后入湘从政”;
4月4日,“28位浙江县处级干部来湘任职”;
4月17日,“38名湘籍干部前往广东、浙江挂职”;
4月25日“江苏四厅干来湘任职”;
5月15日,“3名四川干部来湘任职”。到此,湖南已同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川6省市互派71名厅、处级干部任职、挂职。
在被誉为“湖南现象”的县委书记队伍建设上,湖南的动作似乎更不寻常。2008年直接提拔14名县(市、区)委书记到省直厅局担任领导职务 ;2009年,湖南又出台一系列对县委书记任用、培养、监督、管理制度,8月又新提拔了19名县(市、区)委书记担任副厅级干部,其中16人继续兼任县委书记,有的已在县长、书记任上长达9年。
对此,张春贤在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有更生动的阐释:要“使各行各业的优秀干部都能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不让三种人吃亏,百姓就不会吃亏!”这种被老百姓盛誉的“春风新政”,确保了好钢用在刀刃上,达到了干部作用最大化,这为湖南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曾经人才辈出,以“湘军”自傲,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湖南,也曾经在20世纪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中黯然神伤。如今,新型工业化犹如催征的鼓角,使湖南人心明眼亮,重拾自信,毅然融入了放手一搏、逐鹿商海的时代!
弯道超车新战术
湖南位处中部,本该承担在交通上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为中国物流业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中心作用。但遗憾的是,湖南交通的基础设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以基础设施中的重点高速公路为例,到2007年湖南这个面积居中部首位的省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只有1765公里,排名最后,连面积和经济总量都比湖南少的江西都不如。湖南到2005年底,21个出省通道只打通了5个。
为此湖南果断调整“十一五”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将2012年湖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计划由原来的3500公里增加到5800公里。
2008年年初,一场罕见的冰冻灾害和年末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湖南经济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经济实力跨上新的台阶。全省GDP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56.6亿元,增长12.8% ;财政总收入1308.5亿元,增长20.5%。
“弯道超车”是张春贤对付金融危机的新“战术”。他说,“金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技术最好的赛车手善于‘弯道超车’,现在的湖南正是利用‘弯道超车’、实现科学跨越的最好时机。”
湖南敢于顺应资本流动的新趋势,独资、合资、转让股权并重,推动国有企业重组和机制转换,拿出自己的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良资产吸引战略投资者,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以产权换资金、换技术、换市场。主动适应跨国并购迅猛发展的国际资本流动性趋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这方面,湖南加大了与央企和别的实力企业的对接力度。利用央企的种种超群的资源,嫁接湖南的本地企业。中电投全面控股武陵水力,中国建材整合韶峰集团,中国黄金入股湖南黄金公司,广东丝绸控股湖南丝绸,无不闪现着这种理念的价值。
湖南这种富有产业、国际、资本市场的新视野,直接推动了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大发展,湖南工业对湖南经济的带动作用愈加明显。2008年全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1%,成为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力。2008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跃上万亿大关,有了4个千亿产业
伴随湖南高速公路建设大提速的同时,湖南在高速铁路的建设步伐也极大加速,武广高铁通车,将长沙和武汉、广州的时间距离定格为1小时和3小时的同时,沪昆高铁湖南段动工,上海和昆明到长沙的时间将分别定格在4小时和5小时。航空方面的黄花机场T3航站楼的建设,将继续确保黄花机场海外入境人数超过中部其他五省总和的地位。在湖南的最核心城市群长株潭,地铁和城际的轨道交通也在2009年开始启动。
2009年5月,湖南相关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全力打造以新型工业化引领的“四千工程”。即继续壮大一批千亿产业,发展一批千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千亿企业,打造一批千亿园区。
如果说“弯道超车”是增强湖南信心的“引擎”,那么,此前2年布局“一化三基”、“两型社会”,与央企对接、承接产业转移等战略则为“弯道超车”巧妙布设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