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新湖湘——写在张春贤书记离湘之际
鱼水民生新襟怀
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是张春贤入湘以来的一贯作为。
2006年,湖南省投入资金183亿元,为三湘父老乡亲办了八件实事。
2007年,张春贤提出继续集中力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农村基础设施、就业、社保、教育、环境等问题。面对占全国第七位的人口,尤其是4148万的农村人口,张春贤强调“特别是要帮助‘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张春贤创造性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并提出绿色GDP试点,洞开了湖南人的视野。
2007年春,湖南痛下决心关停了环湖地区的234家造纸厂。三个多月后,长期困扰洞庭湖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秀美的洞庭湖开始重现英姿。
2008年11月和2009年3月,张春贤两次深入洞庭湖区,涉水乘舟走进“水上人家”,实地了解渔民疾苦,多次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提出渔民解困的措施。此后,湖南陆续出台上岸定居、子女入学、社会保障、转产转业等一系列惠渔举措。洞庭湖安置了2332户共5万名世世代代“水漂一族”全部上岸生活。紧接着又决策省政府投入174亿巨资治理湘江。
从此,张春贤与湖区乃至湖南人民的“鱼水”深情广为流传。
洞庭湖的民生之举,仅是湖南关注民生一个侧面。2007年,湖南财政支出1341亿元,其中,与老百姓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的教科文、农林水、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支出从592亿元增加到了772亿元,增长30.51%,比财政总支出增幅高4.5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数据也在证明湖南的幸福指数,2009年,湖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75亿元,增长19.3%,剔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21.5%,为历史新高,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
2008、2009连续两年,长沙被评为中国最有幸福感的城市十座之一;2009年7月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年度中国幸福指数,长沙均排名第六。
湖南重视幸福指数还体现在接近57%的森林覆盖率,排名全国第五。丰富老百姓业余文化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急速发展,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成为湖南经济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而布局“两型社会”无疑是更深层次民生智慧。
张春贤经过一年的成熟思考,广泛听取意见,果断指示有关部门向国家申报“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还不失时机亲自带队进京向温家宝总理专题汇报。2007年底,长株潭“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获批。紧接着他充分利用国家这一政策优势,“构建‘3+5’,做大长株潭,建设新湖南”的3+5城市群思路出台。目标是,通过10-15年的努力,“3+5”城市群经济总量要超过全省的8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2009年6月28日零时长株潭三地城乡同费的通信一体化升位并网;9月28日,总投资119亿元人民币,标志长株潭开启“地铁”时代的长沙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9月30日,总投资达60亿元人民币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投入施工,5年后一个绵延135公里,通航能力达2000吨级,全国独一无二的库区城市群,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外,3+5城市群建设亦如虎添翼般加速前进;湘南郴州、永州等城市优先承接粤港澳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发展湘西部的决策亦先后推行。湖南全省14个市、州正呈现出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为了确保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湖南这几年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坚守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四条底线”,让这四个紧箍咒为湖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保障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2009年度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张春贤在全国首次提出了让老百姓的收入与GDP增速同步,让GDP长在老百姓的钱袋子里面。“民生工作是杆秤。我们的工作成效都写在老百姓脸上。”张春贤常说:“评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是不是直接得到实惠,他们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解决。”
张春贤道出了人民公仆应有的胸怀,也成为了各级党政官员的爱民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