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守愚:湖湘精神传统之当下受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守愚
摘要:湖湘精神传统之当下受用 ——3月11日在湖南大学松林斋的演讲 黄守愚…

湖湘精神传统之当下受用
——3月11日在湖南大学松林斋的演讲
黄守愚

尊敬的林河老先生,各位湖南大学的老师,各位自由主义者,各位作家、诗人,下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使我今天有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湖湘精神传统之当下受用”。

我读高中的时候,教语文的老师说,他的母校湖南大学有个自卑亭,因其独存的精神意义,在文化大革命中,幸免于难。至于是否如此,我没有考证,搞不清。来长沙工作之后,我才知道,湖南大学的前身是岳麓书院,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元1687)长沙府同知赵宁修建一亭于山书院东南侧,其名曰:自卑亭。取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赵宁在《自卑亭记》中说:“惟自书院达江数里,往来无所蹔息,彼负笈至止者,欲少从容揽胜概,而无一厦以避风日,岂非缺略乎?于是度于道中建一亭,俾与‘高明’、‘中庸’遥相睇瞩,名曰‘自卑’。盖尝闻之师矣,强急之趋,半多颠踬;骤蠟之行,无稗率循。彼夫圣贤之道,功极位育,而修之只在戒惧慎独之中,体之不外夫妇伦常之际,不益信登高行远之有自哉。於戏!游斯亭也,仰高山之靡遥,景前修以遵迈,其于学亦思过半矣。”他的意思是讲,儒者修行下学而上达,自卑至高,登霞升远,日新日日新,极于中庸。中庸之道,在于至诚,至诚无息。匹夫匹妇皆能明之,百姓日用而不知。应该说,我们是自卑人。是故,我们当由此而极乎中庸,有体有用,经邦济世,建设好当下的湖湘文化。

王船山说:“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我作为一个未登湖湘文化精神堂奥的青年人,今天在岳麓书院后面的松林斋讲“湖湘精神传统之当下受用”,有点不合时宜,似乎是自作孽,因此希望诸位抱着宽容的心来对待我的演讲,有欠缺之处,还望诸位提出批评,也好我继续思考这些问题。

说到湖湘精神传统,必提及湖湘文化的历史渊源。学者万里说:“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丰富。从广义来看,湖湘文化是指自古以来陆续生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而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之民风、民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等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是指自古以来湖南的原住民、各个时代的移民及流寓者所共同创造、发展和积淀起来的文化精神。”他又说:“一种文化系统的独立存在说是否能够成立,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并且在事实上获得了某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认同,而在乡土观念和认祖情怀非常强烈的中国,这种对某一特定文化的认同不能不体现在对乡土的认同上,而文化精神则是在对特定地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抽象升华产生的。从这重意义上看,湖湘文化首先是一种地域乡土文化。华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如此,湖南人对湖湘文化的认同也是如此。离开了故土的华人或者湘人,就是靠这种文化精神和乡土记忆来维系着其与故土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他认为湖湘文化是独立于楚文化之外的一种地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至近代异军突起,异彩纷呈。

而 “文化”与“文明”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在一个“化”字,它指的是一种过程,“文明”重在一个“明”字,它指的是一种状态或程度。

湖湘文化是什么,它是自古以来湖湘地域上的人民对心灵、肉体和精神能力的培养与化育之过程,它永远指向未完成。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创造,皆可说是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精神,或曰湖湘“民族文化精神”,是湖湘地域上的社会群体所特有的精神取向和精神风貌,是湖湘地域上的社会群体所特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行为观念的总和。按照近代哲学家贺麟对“文化”即“精神”的阐述,它具有永恒性。我们今天称作“湖南人的精神”。因前辈学者多有研究,我就单刀直入,直接述说一下我们“湖南人的精神”。

一、夷夏互变、天下为公的民族精神

网上神交已久,但我今天第一次和枕戈学兄见面。我们见面就辩论起来。我指责目前许多的学术研究中了洋奴主义之“西毒”,是中医学上的“脓包”。脓包,是外毒内侵的溃疡。我真心希望枕戈学兄能宽容我的批评。

【相关文章】好搜一下
春江水暖新湖湘——写在张春贤书记离湘之际

春江水暖新湖湘——写在张春贤书记离湘之际

春江水暖新湖湘——写在张春贤书记离湘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