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孔子在庄子书写中的变象(一)
那是孔子面对生命穷困的事件中的自我表现。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惙。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庄子?秋水篇》)
在这里的叙述中,显然因为匡人的误会,导致了孔子的危难,但是,孔子依然弦歌不辍——弹琴高歌来回应暴力,这是孔子的超然。显然没有任何的慌张和慌乱!这是生命的勇气。
以至于子路感到更加不适。孔子的回应则是指向了生命的核心词:穷!依然还是穷,而且穷——久矣!这个长久表明孔子已经预示到或者已经早就在承担不得时或穷困的处境了,他的所有行为言语都应该在这个久穷的背景下来理解了。不仅仅是穷之命,也是通之不得,通道的无法打开,因为没有时机!然后孔子转向了历史,点明了时势!那么,如何面对这样的境况呢?是避开,道隐无名,还是勇敢面对,这里也以猎人对虎的面对为例——这是暗指阳虎?也许!如果不得不死就是视死若生;重要的是,不惧!这才是勇,在这里,孔子强调的是内心的不恐惧和勇气,虽然自己也承认自身的限制!
这里有着孔子之坚决的姿态。这个姿态是与后来的儒学所想象和认同的非常相像。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
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
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
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丘(/共)首。(《庄子?让王》)
——在这个场景里,“穷”重复的次数更多了,而且指向了乱世!在一个变乱的时代如何不穷?但是孔子认为临难或临乱而不失德!这里有着乐观的孔子形象,可以变异——在自然循环的信心上!认为此不幸依然是幸运。
因而引入了气候的比方!孔子对达道与道穷的信心体现在“天寒既至,霜露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的观察上,为什么通过自然之物的生存状态就能转化为对自己生命的诚信呢?
“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自然风雨的秩序能够昭示人事的变易?这是儒学特有的宇宙感通情怀的信念!孔子在这里是乐观的!这是生命感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