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为来哉!——关于夏可君《幻像与生命》的对话(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岗
摘要:第三场暮色更深。两人起身沿河往上走。弘毅:我们沿着河流往上走吧。子羊:现在才发现这土地很冷啊。我们的父土需要更为充沛的血气和原始的力量。教养使我们离人越来越近,离生命却越来越远了。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弘毅:我们按夏可君先生提供的谱系去思考海……

弘毅:哦,你继续说“名目”的问题。

子羊:在中国传统的俟命、西方的弥赛亚期待、“正在到来的神”的期待中分别留有天命、弥赛亚、神的名目。这三种期待都还是有名目的期待。有名目的期待已经有了一种期待的经济。如果期待坠入经济的循环,那么期待也就被玷污了。

弘毅:孰为来哉!孰为来哉!

子羊:或许我们只能期待“正在到来”。可是我总感觉还有一些匮乏。

弘毅:怎么说?

子羊:期待“正在到来”,还有着“到来”的设定。难道一定会“到来”吗?或许是“离去”呢,或许干脆就“不来”呢,或许一直就在我们的父土上陪伴着我们而我们全然不知呢?

弘毅:对,我们无法为其设定方向。

子羊:所以,我们并不能期待“正在到来”,我们只能期待“正在”。“正在”是我们的瞬间,是“空”的瞬间,是我们“剩余”的瞬间。

弘毅:然后抽空仅有的“剩余”,进入“无余”的境地。

子羊:是的,我们还必须去发现那个神秘的“渊”,并对自己进行“解—创造”。这时就可以开始从无余跳跃,向着盈余转换了。

弘毅:虽然如此,其实我们早已误解了夏可君先生。我们或许并不是好的读者。

子羊:我记得《圣经·以西结书》(和合本)第3章写过一个很生动的异象,神对以西结说:“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要吃这书卷,好去对以色列家讲说。”

弘毅:“我就吃了,口中觉得其甜如蜜。”(《圣经·以西结书3:3》)

子羊:弘毅兄对《圣经》也很熟悉啊。我们现在不就是在吃书吗?真正的读书或许不是读,而是吃,我们要有足够好的胃才行。我们的汉语读者需要有更强健的胃。

弘毅:好的读者也是正在到来的读者。误解或许就是理解。

子羊:书中还有其它众多隐蔽的引线,那些引线都播散着思想的未来。我还需要更持久、更专注的倾听才能触摸到文本中燃烧的火焰。对这部著作的阅读,是对未来的阅读,它燃烧着我们的生命,激发、灼痛着我们无余的生命!但最好的阅读,莫过于使自身成为独异性的无余个体,相互馈赠,在友爱中进入无余的生命共通体,持守无余的“空”与温和的尺度,迈出我们的步伐。

弘毅:我们都是剩余者,剩余是我们本真的生命经验。

子羊:剩余甚至无余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弘毅:我们现在去往何处?这条路似乎已走不到尽头。

子羊:没有哪一条路会比剩余者的道路更加孤独。没有哪一个世纪的黑夜会比现在更加漫长。但是我们还可以并肩走在路上,始终警醒着,哀悼、忏悔和仰望。

——东岗:诗人。

【相关文章】好搜一下
郭建勋:“静一学术论丛”总序

郭建勋:“静一学术论丛”总序

湖南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麓山之畔、奔腾浩荡的湘水之滨,秉承岳麓书院的办学传统,千…